20090403 [轉貼]金融不穩定假說(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  

金融不穩定假說的概述

美國經濟學家海曼·P·明斯基(Hyman P.Minsky)提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開了金融脆弱性理論研究的先河。明斯基是當代研究金融危機的權威,他所堅持的「金融不穩定假說」認為,資本主義的本性決定了金融體系的不穩定,金融危機以及金融危機對經濟運行的危害難以避免。

「金融不穩定假說」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的形成始於1963年明斯基在任布朗大學經濟學教授時發表的一篇著名論文《「它」會再次發生嗎?》(「它」指大危機)。以此文為出發點,明斯基在隨後三十年中出版的各種論著對金融危機進行了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今天為眾多文獻廣泛引用的「假說」。由於它是一個不斷豐富和完善的理論體系,在流傳過程中出現了版本各異,甚至引喻失義的情況。鑑於此明斯基在1991年整理出一個邏輯完備的標準文本(Minskey,1991)。

金融不穩定假說的本質內容

該假說認為,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信用創造機構和借款人相關的特徵使金融體系具有天然的內在不穩定性,即不穩定性是現代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徵。Minskey 把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歸於經濟的週期性波動,但其潛在和更重要的內涵在於表明金融危機是與金融自身內在的特徵緊緊相關的,即金融的內在不穩定性使得金融本身也是金融危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Minskey承認銀行脆弱、銀行危機和經濟週期發展的內生性,銀行和經濟運行的週期變化為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認為政府干預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銀行脆弱性。案例研究方面,他的理論可以較好地描述20世紀30年代美國、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的情況,以及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受害最深的泰國的情況。

繼續閱讀 “20090403 [轉貼]金融不穩定假說(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  "

20090403 [轉貼]金融不穩定假說(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